-
1/6
杂志名称:《中国教育科学》 |
定价:30元 |
出版周期:双月刊 |
出版单位:人民教育出版社 |
开本: 16开 |
页数:144页 |
纸张: |
适读人群:中小学一线教师、教育工作者及关心基础教育的读者 |
“大家论坛”:发表教育学家的新论或学术生涯的回顾文章,或由学人述评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贡献,展示教育大家的学术风采。
“教育学科研究”:展示教育学科各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成果。
(以下文章载于《中国教育科学》2020年第三期)
建国以来综合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
李臣之 纪海吉
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学校综合课程改革经历了曲折调整、试点重建、区域实验、整体推进、深化发展五个阶段,各有鲜明特点,印刻着明显的时代烙印。综合课程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平衡“分”与“合”、课改要求与家长舆情之间的关系,强化校本调适与再整合,提升教师跨学科课程领导力,并建立与综合课程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方式。
一、建国以来综合课程改革回顾
民国时期,学校综合课程改革曾经有一段可圈点的历史。得益于1922 年新学制改革,《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》要求除初小开设自然、社会等综合课程外,初中开设算学、自然、 社会等,高中开设人生哲学、科学概论、社会问题等必修的综合课程,成为20年代学校课程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。之后由于教材、师资、教法等原因综合课程发展受限,“从1932年至1949年,中学课程设置基本处于分科状态”,小学情形相对稍好 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社会发展各阶段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不同要求,学校综合课程改革经历了曲折调整、布点重建、区域实验、广泛推进、深化发展五个时期,印刻着明显的时代烙印,丰富了综合课程改革与发展的“生命”旅途
(一)曲折调整期:比重偏低,教材滞后,定位摇摆(1949—1977年)
(二)试点重建期:借他山之石本土开发(1978—1991年)
(三)区域探索期:重点突破,特色初显(1992—2000年)
(四)整体推进期:国家层面大规模实施(2001—2009年)
(五)深化改革期: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(2010年至今)
二、综合课程改革的未来展望
70年综合课程发展历程表明,综合课程实践探索不乏挫折,但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。综合课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,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,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立足我国综合课程发展历史经验,综合课程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下五方面的努力:平衡“分”与“合”的关系,处理好课改要求与家长舆情的关系,强化校本调适与再整合,提升教师跨学科课程领导力,建立与综合课程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
(一)进一步平衡“分”与“合”的关系
(二)处理好课程改革与家长舆情的关系
(三)强化校本调适与再造
(四)提升教师跨学科课程领导力
(五)建立与综合课程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方式